立即联系我们
400-606-6961您也可以输入电话,预约专业律师咨询
在线咨询服务
免费在线咨询案情回顾
在婚姻关系中,“患难与共”是人们对爱情和责任的美好期许。然而,当意外降临,有些人却选择背弃承诺。
女方(我方当事人)与男方(被告)的婚姻,始于2012年的网络相识,2014年两人在北京市登记结婚,均为初婚且未生育子女。婚后初期,两人感情尚可,生活平静无波。
变故发生在2022年——女方突发脑出血,陷入昏迷长达一个多月。这场重病不仅让女方的身体垮了,更让她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。
在女方昏迷、康复的关键时期,男方非但没有履行丈夫的照料义务,反而趁女方意识不清、行动不便,偷偷使用她的手机,以她的名义在多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,涉及众多银行和多个平台的贷款。
更令人心寒的是,男方在女方病重期间多次提出离婚,2023年更是彻底抛下患病的女方,断绝了照料与联系。
当女方身体稍有好转,发现自己名下莫名背负了31万元债务时,她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,决心通过法律途径解除婚姻关系,由此来到安嘉律师事务所,希望安嘉律师追回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债务。
难点破局
难点1:立案之路一波三折,管辖权争议拖慢进程
女方的身体状况成为立案的首个“拦路虎”。由于后遗症原因,她行动不便,无法独立整理立案所需的身份材料、婚姻证明、债务凭证等文件,首次提交立案申请时,因材料不完整被法院驳回。
最终是安嘉律师到当事人的家中与当事人的母亲一点点地查漏补缺,好不容易补齐材料,又面临“找不到被告”的难题,无奈之下安嘉律师选择在男方的户籍地辽宁立案。
本以为又攻克了一个难关,可以准备调解和开庭的相关证据,谁知男方却先一步提出“管辖权异议”,主张案件应移送至其“经常居住地”——河北省人民法院审理。
为避免案件陷入无休止的程序争议,安嘉律师团队权衡后,同意将案件移送至河北法院,同时同步推进证据固定工作,为后续调解和庭审工作做好准备。
难点2:离婚决策难,身体与养老困境双重施压
对女方而言,是否离婚不仅是法律问题,更是关乎晚年生计的现实难题。
一方面,女方因后遗症,身体机能受损,生活需人照料;另一方面,她的父亲已去世,仅有母亲一位亲人,且双方未生育子女。如果离婚,未来女方很可能面临无人看管、无人照料的困境,这是法院判决时需要考虑的问题,也是案件推进中的隐性阻碍。
在确认女方坚决离婚的态度后,安嘉律师团队协助女方联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,了解后续可享受的居家养老、康复照料等政策,让当事人离婚后可通过社会支持体系解决照料问题,不必过度担忧晚年生活,也成功打消了法院的后顾之忧。
难点3: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,归属难认定,需证明“非本人借款”
本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:女方名下的31万余元债务,究竟该由谁承担?
一方面,贷款合同、借款记录上的申请人信息均为女方,男方极有可能否认操作行为;另一方面,女方病重期间的行动轨迹、意识状态需要具体证据佐证,才能让法院采信“其无能力、无意愿申请贷款”。
为突破这一难点,安嘉律师团队从三方面入手取证:
1.固定“非本人操作”证据:调取女方住院记录、康复中心护理日志,证明借款发生时女方处于昏迷或行动受限状态,无操作手机申请贷款的能力;
2.追溯借款流向:通过律师调查令,调取各金融平台的借款资金流向记录,发现借款虽然是在女方账户,但是后续经过男方操作,已经将款项再转入自己账户去消费,与女方无关;
3.收集沟通记录:整理女方与男方的微信聊天记录、通话录音,其中男方虽未直接承认借款,但提及“那些钱我会处理”,间接佐证其对债务的知情与责任。
安嘉律师拿着这三方面的证据直接与男方摊牌,男方看我方证据齐全,知道自己胜诉无望,就选择了按照我方调解方案和解。
审理结果
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,男方最终认可了证据的真实性,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:
1.女方与男方自愿离婚,婚姻关系解除;
2.女方名下涉及众多银行和平台的债务,全部由男方承担;
拿到调解书的那一刻,女方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债务包袱,也彻底摆脱了这段令人心碎的婚姻。
本案中,女方的遭遇令人同情,但她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身权益,这离不开扎实的证据支撑与专业的法律策略。